查看原文
其他

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了,想想我们小时候…

吉米的妈妈 三个妈妈六个娃 2023-01-19
文 | 吉米妈
来源丨微信公众号“三个妈妈六个娃”
ID:pkumpum




十一假期后,我送吉米去幼儿园。


吉米的一个同学走在前面,老师十分热情地过去拥抱了她,夸小女孩今天特别漂亮。然后又问她有没有想老师,老师都想你了。


这样的过程持续了好几分钟,我牵着吉米的手,一直在旁边等着和老师打招呼。


其实当时心里有那么一点小不痛快。


但是吉米在小女孩走了以后,满不在乎地走到老师面前,和老师说:“老师,我也想你了。“


老师也拥抱了他,他高高兴兴进了楼。



我看着吉米的小背影,忽然就释怀了。


之前我在文章里说过,吉米对于是否是焦点这件事不那么在乎。


但我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释然的。

我从最初的气他不争,到后来的“引导”“帮助“,再到现在的接纳,中间也经历了一段挺长的心历路程。


当二胎妈妈这么多年,我越来越知道,大人有大人的感受,小孩有小孩的感受。

很多事情大人在乎,但小孩可能没当回事。


有时候,大人站在自己的角度觉得这样是对孩子好,但孩子却未必这样觉得。


正应了那句话:大人不懂小孩的苦,小孩不懂大人的难。


前几天,看到这样一个视频。

看完以后,我难过了半天。



“教孩子打回去”似乎是当下很流行的一种观点。


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个爸爸做得对,就应该教孩子学会“打回去”。解气!不过我还挺心疼那个不肯出手打回去的憨憨的孩子。


有些孩子天生讨厌争端,有时候被别人打了几下,TA宁愿跑开,也不愿和别人起冲突。


TA觉得这样做,内心更舒适。


但大人不行,大人觉得你不能这么怂,你给我打回去,你不打回去我就打你。


可是这样,孩子就要同时承受来自大人和攻击者两份的压力。就像视频里那个孩子,不仅没能打回去,还又多被打了很多下,他真的好难啊。


这样做的结果,很可能是孩子以后即使受了欺负也不敢和大人说了。



我记得以前看过这样一个事儿:

向上滑动阅览

一个小男孩在学校里受了几个大孩子的欺负,他回家以后和妈妈哭着说被XX打了。


妈妈看到他的样子又气又急,冲他大声嚷嚷:“哭哭哭,就知道哭,一个男孩子有啥好哭的?别人打你,你为什么不打他?真是个没用的东西!”


从那以后,这个小男孩再也没回家和父母说过他受委屈,每次被打了以后都是在外面擦干眼泪,藏好自己的情绪才回家。


父母还以为是自己的话起了作用。
直到有一天,老师把家长叫到学校,他们才知道孩子这段时间一直受那几个大孩子的欺负,只是一直不敢回家说。


家长这时候才知道自己以往的做法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压力。


‍作为两个男孩的家长,我挺理解当我们看到孩子被打又不敢还手时,内心的愤怒、心疼外加恨铁不成钢。


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考虑自己的感受,却没考虑孩子的感受。孩子在意吗,孩子想怎么解决?





有一件事,我一直记了很多年,是关于我自己的。


小时候,我们都住在教师大院里,大人之间都很熟。


有一天,两个调皮的小孩玩的时候把暖水瓶碰倒,热水洒出来,一下子就烫到了旁边的我。


我当时疼得呲牙咧嘴,第一反应就是冲过去揍那两个孩子一顿。


而我那“善良”的爸爸,面对对方家长一句轻描淡写的:“不好意思啊。”就很“慷慨”地回应:“没事,没事,小孩子嘛。”


开水烫到脚了耶,我能没事么?钻心地疼呀。


可是,听了我爸的回应,我愣是把冲到脑门的怒气给压了回去,委屈和疼痛加在一起,眼泪在眼圈里打了半天转转,还是不争气地掉了下来。



而我爸当时更多考虑的是邻里之间别伤了和气,说得直白一点,他可能更多的考虑面子,而没考虑到我的感受。


就像开头视频中的爸爸也没有考虑他儿子此时的感受一样,没有想想此时怎么做才是孩子最期望的?


不喜欢还击的孩子,你逼着TA打回去只会让TA更退缩,敢于还击的孩子,你非让TA隐忍只能让TA更争强好胜。


简单粗暴的责骂和制止,效果可能真的能“立竿见影”,但是长久看来,这种做法的“后续效果”却不太乐观。


孩子不但没有因此变得强大,反而觉得“是我不好,我让父母觉得丢脸。”



长久下去,TA们不但没学会如何正确处理问题,反而可能觉得是自己不好,向内攻击自己,甚至失去爱自己的能力。


“孩子不是不爱你了,TA是不爱自己了”,才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大的遗憾吧。




很多时候,我们会觉得现在的小孩不愁吃,不愁喝,哪有那么多的不开心?那些动不动就说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就是在危言耸听。


但前几天,看到同学群里有人在转发《中国儿童健康成长白皮书(2022)》。


《白皮书》的调查数据挺让我震惊的:


小学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约10%,其中有1.9%-3.3%有重度抑郁风险;


初中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约30%,其中7.6%-8.6%有重度抑郁风险;


高中阶段儿童抑郁检出率约40%,其中10.9%-12.5%有重度抑郁风险。



大人总觉得小孩子每天都是无忧无虑的,但如果真的回到小时候,就会发现,小孩并没有大人说得那么轻松。


“孩子生活在无忧的国度。阳光永远灿烂。这是纯粹的欺骗。童年是一生中最没有安全感的阶段。”

——绘本大师莫里斯·桑达克


搬家、换学校、和小伙伴吵架对TA来说可能都是特别痛苦的事情,因为TA需要适应环境,需要重新去交朋友,这对TA来说都不是容易的事情。‍


英国有句名言:Don't judge someone until you've walked a mile in their shoes。



孩子们的一天,并不比我们大人容易。

疫情前我参加了一次校内体验,跟着孩子上了半天课。简直腰酸背痛、头晕脑胀。

现在的孩子课间几乎都不能下楼玩,一待一天,每节课都要集中精神、不能开小差。


我们之所以觉得孩子的世界容易是因为觉得自己经历过,很多事都不算事儿。


但孩子的世界很小,很多在我们眼里芝麻大的小事,在TA们看来都可能很大很大。


而我们只是长大了很多年,逐渐忘了自己当孩子时的感受。




那怎么办?孩子没法教育了,都是玻璃心,得小心伺候了?


当然不是。


没有完美的小孩,同样也没有完美的大人。也不需要完美。

完全不吼孩子,不责怪孩子是不可能的,至少我是做不到的。


每次我忍不住吼了孩子以后,总有点愧疚。

然而他们总是没心没肺地扑过来抱着我说:“妈妈我爱你,怎么样我都爱你。”


大人的爱,有时真不如孩子的爱那样纯粹。



所以,我能为孩子做什么呢?


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多去听听他的感受,多看看他想要什么。而不是我觉得这样对你好,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,你必须听我的。


给孩子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,独处也好、和朋友在一起也好,不去打搅他。


带他去更多的接触大自然。


很多时候,爱不是要求和改变,是接受和陪伴。


-END-
明天我们邀请到了从事家具定制行业27年的房屋定制专家——刘宁老师,到我们的直播间,刘老师从板式家具定制的设计到整体方案的落地,都有非常丰富的经验。

直播时间是10月19日(明天)上午11:00,有需求的姐妹们可以点下面卡片预约直播,我们会在直播间一一解答大家的问题。
另外,所有对于定制家具、定制书墙、家装污染有需求、有疑问的妈妈都可以进我们的“定制书墙及家具交流”。


在群里大家可以自由交流,群里有定制家具的设计师和技术人员,会随机跟大家互动。

扫码进群


大家点击图片即可进入豌豆口才的团购👆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